【時事觀點】在實行週休三日前,還可以做什麼?

感謝換日線編輯,內文同時刊登於「 天下雜誌換日線

朋友C多年前剛從研究所畢業、初入美國職場時,趁著歲末年節回台灣省親,期間與親朋好友聊及工作狀況,提到了公司一個特點令在座親友好生驚訝,那就是「隔週休三日」,因為有些人光是「準時下班」都是奢侈了,而減少加班就是變相放棄升職加薪,遑論隔週休三日。

前陣子台灣也吹起了「週休三日」的話題,想必不少人對此議題都有看法,此政策是否適合台灣?套用在不同行業的可行性高低?勞方團體內部的意見是否一致?又資方是否認為利大於弊呢?這些都值得我們討論。


隔週休三日實行的優點與缺點

C當時任職的是在美國東西岸各大城市都有辦公室的非科技業公司,在歐、亞洲亦有分部,也就是公司平時內部溝通本就會考量到時差問題,少則兩、三個小時,多則日夜顛倒差半天。另外,並非全公司都實施「隔週休三日」,而是部門內部的決定

因此,為了維持公司整體每個月的工作總時數相同,才折衷出「週一到週四每天多工作一小時,每隔週五休假」的政策,這也意味著,高層與總部並不會因為工時分佈的調整,而減少工作效率與效果的要求。

「隔週休三日」的優點,是每隔兩週多了週五一整天能安排個人行程,諸如看醫生、保養修理車輛、跑公家機關流程、與銀行保險或其他單位聯絡,當然還有多一點完整的時間可以打掃家裡、整理庭院。

有學童的家長可以到學校參加活動,與其他家長或老師交流,或和孩子一起參與音樂、體育、或其他課外活動,單身的人也可以外出旅遊或是出遠門探訪親友。另外有心的話,當然也可以找機會進修,精進自己的技能與專長、重拾興趣,或是發展副業等。

這裡要先補充一點美國生活小知識,首先維護市容是所有居民的義務,因此若沒有社區管理員整理建築物周圍的花草樹木、維護人行道路面乾淨、安全、平整,冬季亦須除雪,就是要住戶自行負責,包含屬於私人財產範圍的前院,若有疏失是可以被檢舉的。

至於醫生、車廠、各機關單位等營業時間通常都是週一到週五日間,且多半需要事前預約,平日晚間、週末有營業或可以臨時上門的機會很少,最常見的少數例外狀況是急診或是運氣好剛好有人取消預約。另一個背景知識是才藝競賽與課外活動在美國升學體制中,跟學業成績並列同等重要的地位,體育項目有時甚至是弱勢背景命運翻身的絕佳機會,因此不少家長願意投資時間、金錢、精力在兒女的課外活動。

至於「隔週休三日」有沒有缺點?C提到最明顯的就是若工作有需要和部門外的人員合作,雙方能直接溝通的時間就會減少一天,雖然大部分的時候可以事先準備與協調,但遇到意外狀況時就比較難處理。還有若本身通勤時間偏長,再加上較長的工作時間時,一來有些人無法每天都能長時間高度專注地聚精會神,二來也會變成週間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減短,而且美國兒童上床睡覺的時間普遍比台灣早,很有可能就變成「週末家長」。

 

週休三日不是公司留才的最大優勢

「週休三日」也不能理所當然作為公司招募與留才的最大優勢。C在該公司待了幾年後離職,原因是雖然公司業務量大,但已步入成熟期,在快速升遷、顯著加薪都希望渺茫的情況下,在某次機會來臨時C選擇另謀高就,但也坦言若未來只追求生活穩定,也不排斥回到老東家。

雖然上述C的經驗是在多年前且不在台灣的經驗,和現今討論有實際減少工時的週休三日並不完全相同,但我仍認為有參考價值,因為其並不是單一特例,同業其他公司也有類似做法。

像是美國習俗上把五月底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連假至九月初的勞動節連假之間,認定為夏季頭尾的兩大節日,在疫情前就有聽過有些公司將這三個月的週五,訂為彈性上班或是下午直接放假,希望員工能好好享受夏日時光並是多一點家庭時間。

 

注重休息及家庭的美國也有高工時

雖然美國十分注重家庭及個人生活,但可別以為美國充斥著降低工時的聲浪,追求盈利的企業和拼命養家糊口或力爭上游的求職者也很多,但或多或少都是勞動產出與實質收益的平衡。舉例另外一位朋友R,留學美國知名的商學院,MBA畢業後就加入世界頂尖公司,雖然員工以美國本土為主,但外籍人士不少,幸好R的簽證辦得乾脆俐落,初入公司時起薪也非常高。

R的工時週週到達台灣所謂的「賣肝」,每天早出晚歸、週末也要抱著公司電腦,並時常跨州出差一去就是數天。但是在「整個生活幾乎只有工作」的同時,「工作也幾乎支持著整個生活」,除了因為長時間不在家,另一半需要全職照顧一家四口,因此單薪即足夠支撐家庭開銷,不致奢華但起碼舒適,同時公司也給了非常優渥的醫療保險,例如在美國極可能是天價的手術、救護車、加護病房的自付額都極低,一般門診也幾乎不用出錢,也就是説能讓員工心甘情願、無後顧之憂的賣命。

還有另外一些「高工時」的例子,算是雇主有員工的「把柄」。第一種常聽到的就是簽證狀態不是自由身的的外籍人士,例如若失業三個月內沒工作即需回母國,或是正處於冗長的簽證專換時期,為了能夠合法居留,佔先屈就再騎驢找馬的狀況大有人在。另一種是雙方都心知肚明簽證狀態不能合法工作的「領現金零工」,因為飯碗隨時不見的可能性,這種灰色地帶的勞工通常為了賺錢,不一定會反對意味著高報酬的高工時,也會對工作權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什麼樣的產業適合推「週休三日」?

但也不是每種產業都能在無大幅改革的狀況下,直接無縫實施週休三日。如須要直接照顧病患的醫護產業,和客戶互動的服務業,或是自動化不高的農牧及製造業者。這些營業效益直接與時間及體力交換的產業,在增進員工的福祉下,勢必也會減少雇主收益或是顧客的便利性。因此,週休三日目前多半仍在「腦力付出」遠大於「勞力付出」、「無大幅互動性」的產業中試行,阻礙較小也較容易成功。

 

勞工的權益是「方便和便宜」的交換

綜上經驗來說,一個社會要有能對「工作與生活間平衡」的共同價值觀,包含重視個人時間、家庭價值,並且社會大眾對於「便宜」、「方便」是建立在「勞務者的付出」有一定的認知上,才有可能有更多人「準時下班」、「減少加班」,進而實行「週休三日」或「彈性工時」。

俗語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想請問各位讀者,您工作是為了休息,充分放鬆、自在旅遊、親友相處,還是休息後是要能過做更多工作?


嗨~ 我是EU,「 換日線 」專欄作者,我喜歡攝影、美食、旅遊,更熱愛文字,在這裡分享生活點滴,希望實用的資訊能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來我的網站走走看看(更多資訊請看關於我),喜歡的話也歡迎利用Instagram( @TheEUdiary )或Facebook(臉書)留言給我!

更多時事觀點
更多關於Netflix
更多關於精品
更多海島旅遊
更多北美旅遊
更多歐洲旅遊
更多旅宿飯店
更多關於餐廳
更多關於飛行
更多關於運動
更多關於食譜
更多關於牙套
更多關於消費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