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瑜珈新境界。第二年的Iyengar Yoga、Yin Yoga、Restorative Yoga。身體都知道:平衡

以前我嫌棄太慢的瑜珈,在一場意外發生後,在對的時間從容優雅地進入我的生命中。Iyengar yoga、yin yoga、restorative yoga,這幾種瑜珈有個共通點,就是都會長時間維持在同個體式。這也讓我有更多機會可以檢視自己的身體,察覺同個動作持續緩慢的進步,反而更能領悟其中的奧妙。


前言:Never say never

雖然我幾乎每天去瑜珈教室報到,可是第一年我很少上瑜珈課,課程多半集中在Barre和Pilates。除了因為教室課表的安排,湊巧偏好的時間瑜珈課比較少外,主因還是當時覺得運動就是要鍛鍊肌肉和流汗的,而瑜珈課的動作好慢,嘗試上過幾次,都待太不住整堂課。

但是做人還是不要太鐵齒,沒想到一年後的一場意外,徹底顛覆了我的生活。原本為運動主力的Barre突然變得太吃力,僅剩Pilates還能勉強跟上步調,所以我開始上瑜伽,而且還是速度比較慢的瑜珈,像是yin yoga、Iyengar yoga、restorative yoga,而非強調呼吸與律動性的Vinyasa flow yoga。

這些以前我嫌棄太慢的瑜珈,在我動作不能太快、太急的時候,剛好在對的時間從容優雅地進入我的生命中。這幾種瑜珈有個共通點,就是相較於其他派別,都會維持在同個體式比較久。這也讓我有更多機會可以檢視自己的身體,察覺同個動作持續緩慢的進步,反而更能領悟其中的奧妙。


伸展與平衡

 

Iyengar Yoga(艾揚格瑜珈、正位瑜伽)

Iyengar Yoga 課堂中會用輔助道具,例如瑜伽磚、綁帶、靠枕,來幫助做到正確的姿勢。Iyengar Yoga 的中文譯名,除了音譯成「艾揚格瑜珈」外,有時還稱為「正位瑜伽」,就是意譯吧,因為課堂中就像在做科學實驗般講究精確,很著重正確的角度與位置。

仍言猶在耳第一年想起生物老師常說的「骨頭和肌肉是同等重要」,第二年又想起老師說過的「對稱的器官一邊有問題,另一邊可能也不是好的」。每次上Iyengar Yoga時,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會做左右各做一遍,這時就會發現身體左右不對稱的狀況。

例如用右手吃飯、拿滑鼠的我,右肩明顯比左肩緊繃,連帶影響到背部肌肉的伸展不均;因為我左膝長期會痠痛而少出力,連帶左大腿也比較沒力,反而過度使用了右腿,導致左右兩邊不平均使用,久而久之右腿也跟著不舒服,肌肉的緊繃感也從膝關節上下蔓延到髖關節、踝關節。

上久了 Iyengar Yoga 後我發現,原本近乎笨拙的平衡感有微微變好的趨勢,加上有訓練到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的肌肉,身體似乎比較靈活一點,當然還有過程中緩慢感受到的進步,心靈上也跟著輕盈。

 

Yin Yoga(陰瑜珈)

Yin Yoga 中文通常稱為「陰瑜珈」,其名稱來自「陰與陽」的典故,取其「陰柔」之形象,可以想像風格。原理是透過肌肉放鬆的狀態下,利用地心引力、本身體重的被動方式,以長時間的定格下,來伸展、柔軟、活化關節組織,並釋放心理壓力。

有鑒於現代生活的節奏、壓力,連多數的運動都是講求運動、強度,「陰瑜珈」的誕生,似乎就是要平衡這些精神焦慮、肌肉緊繃。雖然緩慢,但富有伸展性的動作,能夠放鬆肌肉,讓韌帶有更多空間,進而保護關節。

Yin Yoga 絕大多數都是坐式、躺式,鮮少站立,每個動作通常維持三到五分鐘,會使用更多輔具來幫忙支撐身體,上課時的背景音樂也都播放節奏緩慢、音調平穩的,但是身體還是需要出點力,甚至有時會出現一點酸麻,不太會睡著。

但可別以為「陰瑜珈」不會鍛鍊到身體,長期固定上課之後,除了發現柔軟度明顯變好之外,對我來說下半身的變化更顯著,尤其是膝關節、髖關節,僵硬敢減少,也有釋放壓力的療癒感。身體就像機器保養後上過油一樣,滑順輕盈多了。

 

Restorative Yoga(修復性瑜伽、靜瑜珈)

Restorative Yoga 直譯為「修復性瑜伽」,又有人稱為「靜瑜珈」,因為動作停留時間非常久,身體也幾乎不出力,藉著身心都是在全然靜止的狀態下,以達到舒緩、休息、解壓的目的,進而能修復身心。

靜瑜伽沒有站姿,連坐立也少有,有一些趴著的俯式,大多數的時間是躺式,每個動作短則最少五到八分鐘,長則二十分鐘,甚至老師都會鼓勵如果喜歡,可以一直維持同個姿勢,直到課堂結束。

過程中會用到非常多輔具,例如毛毯、靠枕、磚塊、眼枕等,利用輔具來支撐身體的重量,以達到完全舒緩放鬆的境界。任何不舒服的部位,都要想辦法排除,目的就是讓身體完全不出力。

靜瑜伽中,筋骨不太會鍛鍊到,頂多有一點伸展,與其說做了做什麼,不如說放鬆了什麼。因為現代日常中有太多事物,會不斷給予訊息、刺激精神,靜瑜伽的目標就是紓壓,讓神經沉靜在靜止的空間裡,可以放鬆、平衡,進而舒緩、修復,才是主要目的。


身體都知道

 

了解並矯正身體:Iyengar yoga的「aware, acknowledge and accept」

Iyengar yoga 課堂中,老師通常會給非常明確的指示,讓學生能了解正確姿勢,並藉由精準的要求,來調整身體各部位的角度與位置,還有輔具的幫助,才會達到矯正的效用,有點像復健等非侵入性的治療。

這個過程中,很自然地會察覺到到動作的不平衡,認識到肌肉、關節、骨骼組織的缺陷,卻也會漸漸地接受身體的不完美,我自己用了三個單字「aware, acknowledge and accept」,來做Iyengar yoga的心得。

一開始上barre和Pilates後,讓我在重新認識運動後,發覺「應該早點開始」的殘念。第二年把barre的時間改上瑜伽後,沒想到對於Iyengar yoga,再次完全讓我覺得相見恨晚。

不但遇到喜歡的老師,把能上課的時段通通報名了,買了相關書籍看,還會上網找資料和看YouTube影片。總之踏進了Iyengar yoga的瑜珈新世界,是這個意外給我的silver lining吧。

 

深層伸展的Yin Yoga、深層放鬆的Restorative Yoga

即使身體好轉,恢復上barre後,我還是盡量每週會上一次陰瑜伽,很喜歡每次下課關節的舒暢感。而因為Iyengar yoga課堂中,有不少動作可以選擇偏緩和的修護性版本來做,所以我漸漸少上靜瑜伽,只有在身心比較沒力的時候,會去讓自己重開機一下。

剛開始還分不太清的時候,會以為「陰瑜伽」、「靜瑜伽」很相似,實際上過幾堂之後,就會發現這兩門是不同目標的課,「陰瑜伽」著重伸展,而「靜瑜伽」著重放鬆。

陰瑜伽的動作,可以很溫和,也可以富有挑戰性,通常我會伸展到微微的酸麻感,並盡量維持住姿勢,利用背景音樂來習慣重量的拉力。伸展之後,就會發覺關節被打開,肌肉更舒展,輕盈感是從身體肌骨展現的。

靜瑜伽的動作則全部都很溫和,甚至即使本身柔軟度很好,老師還是不建議過度伸展,因為可能會過度刺激神經,而失去了放鬆修護神經的效果。上完課後,通常感受到的是放鬆與舒適,輕鬆感通常由心裡帶出來的。

 

身心、內外交織的平衡

每次的瑜伽課,不管是哪一種派別,通常都會在開頭和結束之際,有段或長或短的冥想時間。一開始的冥想,可以先緩一口氣、沈澱一下心情,才進入當次的正題;結束時的冥想,可以將放鬆後的思緒,整理歸位至腦海裡,才再度踏回日常生活。

這三種瑜伽的直接作用,對於身體與之於對於心理的影響,短期來說是反比的,初期會覺得Iyengar yoga對身體最明顯,而Restorative yoga對心裡作用最大。但長期來看,這些都會交互影響的,Iyengar yoga 也有沈澱心靈的作用,而知覺經過Restorative yoga修護後,也會運動神經變得更舒暢。

即使只上Iyengar yoga的課,每週的上課內容也都不相同。一個月裡有時鍛鍊強度很大,會冒汗到衣服濕了;有時反而很緩和,幾乎像Restorative Yoga。經歷過不同強度種類的運動,會使用到不同層次的肌肉與關節,更能察覺身體的變化,訓練到不同的身體部位,也能修護或避免單一運動造成的慢性傷害,還是要上多元一點的課來平衡身體。


嗨~我是EU,我喜歡攝影、美食、旅遊,更熱愛文字,在這裡分享生活點滴,希望實用的資訊能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來我的網站走走看看,喜歡的話也歡迎利用Instagram( @TheEUdiary )或Facebook(臉書)留言給我!

更多關於生活
更多關於烘焙
更多關於牙齒
更多關於精品
更多關於旅遊
更多關於餐廳
更多關於飛行
更多關於消費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