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實驗】清爽全麥健康小餐包。夏天做麵包。低糖低油。中筋麵粉。液種法、水合法。Whole Wheet Bun

全麥健康小餐包

夏天來臨之際,我開始試做小型麵包。目標是鹹甜皆可的餐包,簡單抹果醬,也可以做成三明治、輕食早午餐,甚至搭配肉醬、義大利麵醬都可以。

當然自己做麵包,還是健康取向,盡量少油少糖,並在高纖的全麥麵粉添加比例中,取得口感與營養的平衡。


想要個「清爽、健康」的全麥小餐包

全麥小餐包

夏天做麵包,非常容易吃力不討好。烤箱一開,廚房就熱烘烘,偏偏烘烤麵包需要的常是最高溫(450F),比蛋糕(325F~375F)、蔬果(350F~400F)、肉類(375F~425F)都高。再來氣溫高,連帶打麵團也升溫快,麵團溫度達到28甚至高過攝氏30度後,就開始東沾西黏。

偏偏歐風鄉村麵包(食譜)不但需要高溫,一個大麵團入爐的做法,還需要長時間烘烤,中心才會熟透。所以夏天來臨之際,我開始試做小型麵包。

目標是鹹甜皆可的餐包,簡單吃搭配橄欖油、奶油、果醬,也可以搭配火腿、煙燻鮭魚、生菜,做成輕食早午餐,甚至鍋底的肉醬、義大利麵醬都可以。

當然自己做麵包,還是健康取向,盡量少油少糖,並在高纖的全麥麵粉添加比例中,取得口感與營養的平衡。

麵包要柔軟,有很多方法。其中一個就是加入雞蛋與牛奶,通常有蛋奶的麵包,質地都不會太韌,當然除了麵香,還會有更豐富的香氣。

為了麵包的香氣,滿多食譜也會加入奶油(butter),但既然是夏天吃的麵包,希望口感更輕盈,所以改成植物油,這和「戚風蛋糕」捨奶油改植物油,是異曲同工之妙。

麵包即使內部再柔軟,家裡還是喜歡麵包有點嚼勁,所以烘烤時再加入了蒸氣,讓麵包外層能夠形成一層脆中帶硬的表皮,慢慢咀嚼時可以細細品嚐麵香。

全麥小餐包


如何避面夏天做麵包的「濕黏」惡夢

儘管常見的說法中,麵團打完後的中心溫度,盡量控制在攝氏18~30度之間,理想上是24~26度,以利後續發酵(發酵理想溫度24~28度,濕度60~80%)。

但只要氣溫超過攝氏20度,而要製作麵包時,我就會特別注意維持麵團的低溫,避免造成麵團非常濕黏,而非常沾手難操作。

因為麵團快速攪拌時,所有食材同時旋轉造成的摩擦生熱,會讓麵團溫度上升很快,加上發酵也會產生熱,所以溫度控制就非常重要。

減少機器打麵團的時間

利用「水合法」(autolyse 自我分解法),讓麵粉和水分有時間充分融合,並形成麵筋。雖然會比直接從頭到尾用機器攪拌花更多時間,但是可以減少打麵團的時間,進而減少摩擦生熱,也降低機器耗損折舊。

不退冰食材

液種從冰箱拿出後不特別退冰,水合法也可以在冰箱中進行。至於像開水、牛奶、雞蛋等水性液體,都先冰過,或是冰箱拿出直接使用。但是油脂類不建議冰鎮,盡量依照原食譜,以免影響成品口感。

事先冰鎮攪拌鋼盆

冰箱如果有空間的話,可以直接把鋼盆放入冰鎮。這個方法也適用打蛋白霜,做戚風蛋糕時,我也會先冰鋼盆。

善用冰寶袋

家裡的冰寶袋,剛好可以塞進鋼盆和機身之間的間隔中。實驗下來,天氣熱時這招是最管用的,可以在打麵團的同時,直接降低麵團溫度。

可以使用冰敷袋,或是宅配食材裡的冰寶袋,不管是鋼盆的側邊還是底部,只要是能夠緊貼在鋼盆上就可以。


製作過程

材料
  1. 液種酵頭(Poolish Starter)
  • 常溫開水:130g
  • 中筋麵粉:130g
  • 速發酵母:1g(約1/4茶匙)
  1. 水合法、自我分解作用(Autolyse)
  • 全麥麵粉:170g
  • 全脂牛奶:110g
  1. 主要麵團(Dough)
  • 中筋麵粉:100g(視情況增減)
  • 雞蛋:1顆(約50g)
  • 速發酵母:2g(約2/4茶匙)
  • 鹽:8g(約1茶匙)
  • 糖:6g(約1茶匙)
  • 植物油:8g
步驟
準備液種酵頭(Poolish Starter)
    1. 準備一個可以密封的容器,倒入130g的常溫或微涼開水,再加入1g的速發酵母(約1/4茶匙),水的表面張力會讓酵母微粒散開,攪拌讓酵母溶解均勻。
    2. 加入130g的中筋麵粉,用筷子攪拌均勻,確認為濃稠膏狀、沒有乾粉。
進行水合法、自我分解作用(Autolyse)
    1. 準備另個可以密封的容器,倒入110g的全脂牛奶,以及170g的全麥麵粉。
    2. 用筷子攪拌成棉絮狀,盡量讓麵粉都有沾到水分。
低溫發酵、長時浸泡
    1. 將兩個容器密封後,放入冰箱,最少6~8小時,或是隔夜備用。
準備主麵團
    1. 將兩份預先準備的麵團,從冰箱拿出後直接倒入攪拌鋼盆中,並加入雞蛋1顆、2g的速發酵母(約2/4茶匙)、8g的鹽(約1茶匙)、6g的糖(約1茶匙),慢速攪拌約1分鐘,大致混合即可。
    2. 加入約100g的中筋麵粉,視麵粉吸水性、當天溫度與濕度調整。
    3. 以Kitchen Aid的2速攪拌約10分鐘後,如果已成團,再加入8g的植物油,繼續打約2~4分鐘,麵團表皮會更光滑。
    4. 如果還未向中心聚合、仍呈麵糊狀,再以1湯匙為單位,慢慢增加麵粉,能夠成團即可,通常共打12~18分鐘。
    5. 如果麵團表面仍十分黏手,可以利用翻折法,將麵團從兩邊向中心對折,減少攪拌機使用時間。
基本發酵
    1. 將麵團整形成圓球狀,可以利用矽膠刮版輔助,將麵團從外向中心折,讓麵團表面緊緻光滑,靜置30分鐘後翻麵,再重新整形一次,共60分鐘。(天氣冷時,兩次翻麵各間隔40分鐘,共80分鐘)
分割麵團
    1. 麵團總重約七百多克,分成十份,每份約70~71克,將麵團大致整圓即可。
    2. 若重量不足而增補麵團時,將增補的量放在上方,會比較好整形。
中間發酵
    1. 靜置約15~20分鐘,須避免風乾。
整形麵團
    1. 依各人喜好選擇形狀即可,每個麵團的形狀大小盡量一致,烘烤的時間和溫度比較好控制。
    2. 習慣上我會操作三次翻折法,用桿麵棍將麵團壓成長條狀,前兩次會對折麵團,第三次將麵團捲起,尾端接口壓在下方靜置。
最後發酵
    1. 靜置約30~40分鐘,如果有喜歡的裝飾可以在這時加上,例如沾芝麻、撒海鹽,或刷蛋液。
自製蒸氣、烘烤麵包
    1. 在麵團最後發酵時,將烤箱預熱 450F/230C 度,並在底部層架放裝有熱水的烤盤。
    2. 送進烤箱後,第十分鐘起開始觀察表面,顏色變成金棕色即可,總共約烤11~13分鐘,依烤箱性能、麵團形狀調整。
靜置冷卻
    1. 出爐後移到網架上,靜置約20分鐘。冷卻是最後的烹調階段,會影響麵包的組織與口感,不建議省略。

全麥小餐包


筆記

材料
麵粉:

麵粉可以依喜好習慣,自行調整比例,中筋麵粉、高筋麵粉、全麥麵粉加起來約400g即可。

全麥麵粉浸泡後,可以軟化麩質,讓麵團的質地更柔軟。牛奶裡的成分,更能「甜化」麩皮的苦味。

植物油:

我用的是 Canola Oil(芥花油),也可以用橄欖油、酪梨油。

喜歡味道更濃醇的話,可以換成奶油(butter)。

製程
含水率、拉薄膜:

(開水+牛奶+雞蛋)/(全部麵粉)= 72.5%,含水率與接近77%的歐式鄉村麵包(食譜)相比並不高,麵團不會太癱軟,油脂也不多,所以不需要拉出極薄不破的透光薄膜,能拉出薄膜、鋸齒狀裂口即可。

攪拌時間:

這個很看經驗,會變化的因素通常有麵粉種類、機器力道、溫度濕度,通常攪拌好的麵團表面光滑、不黏鋼盆、不太黏手(類似中式麵點的揉到「三光」)。

如果機器打很久打不出來,也可以使用「翻折法」降低機器使用時間,減少摩擦生熱。

麵團黏手、加粉與否:

加粉會改變食譜比例,大部分的時候我不會馬上加粉,麵團難以聚合時,通常是因為攪拌不夠,所以我會先攪拌最少十分鐘,再視情況微幅增添。

發酵時間(發麵):

發麵也很看經驗來判斷,除了溫度以外,酵母種類也會有影響。天氣冷時,每個發酵階段,各加10~15分鐘。天氣熱時,第一階段的基礎發酵約減少三成,中間發酵、最後發酵也可以減少5~10分鐘。

切割時如果麵團太黏,可以翻折麵團,靜置十分鐘後再試試。發酵是讓麵團內部產生氣體,讓麵包變大、變軟。切割時讓麵團盡量完整,過度切割會讓氣體散逸,可能會造成體積過小。

鬆弛、醒麵:

桿麵時會回縮,是因為鬆弛時間不夠,需要醒麵。可以先做完所有麵團的第一次翻折,再做下一次翻折,中間的時間就可以醒麵,而不是個別麵團的翻折,直接三次全部做完。

醒麵的目的是讓麵團的延展性更好,等待麵糰中的水份與麵粉顆粒充分融合,形成麵筋,增加彈性、韌勁。硬拉只會扯壞麵筋組織,降低麵包成品的細緻度,口感容易粗糙。

蒸氣烤箱:

添加蒸氣是讓麵包表皮酥脆,也可以不加。沒有多餘適合的容器,也可以入爐前在麵團表面噴水。


嗨~我是EU,我喜歡攝影、美食、旅遊,更熱愛文字,在這裡分享生活點滴,希望實用的資訊能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來我的網站走走看看(更多資訊請看關於我),喜歡的話也歡迎利用Instagram( @TheEUdiary )或Facebook(臉書)留言給我!

更多關於烘焙
更多關於運動
更多關於Netflix
更多關於精品
更多北美旅遊
更多歐洲旅遊
更多旅宿飯店
更多關於餐廳
更多關於飛行
更多關於牙套
更多關於消費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