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沒有完美,只有適不適合 ── 決定出走紐約的原因
感謝換日線編輯,內文同時刊登於「 天下雜誌換日線 」
這段時間在網路上沈寂一段日子,因為搬家了,而且是跨時區的超長距離。人近中年,在冬季從美國東岸搬到西岸,這之間的心得與經驗,大概說個幾千字都講不完。
先說說為何要離開「大蘋果」,這個在電影裡時常是美國青年心之所嚮、光鮮亮麗、璀璨奪目的大都會。這篇說的是我個人的觀感與經驗,給有機會到紐約工作、讀書、居住的人借鏡,網路上大力讚揚紐約的資訊很多,但鉅細彌遺數落的卻不多,而每個人的考量、條件、機會不同,且不是每個人都能既來之則安之的隨遇而安。我的觀感僅供參考,只能說沒有一個地方是完美的,住哪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不適合而已。
(首圖:紐約曼哈頓時報廣場)
居住價值愈來愈跟不上居住價格
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生活成本高,這也使得居住在紐約的價值,愈來愈跟不上居住價格。這包含高所得稅、高物價、高消費稅、以及高居住成本(這方面涵蓋了房價、房屋稅、房租、管理費、其他雜費等)。
其中這幾年又以居住成本的漲幅最高,可惜的是居住品質卻不一定有多大的提升,有些時候甚至變相降低,例如《紐約時報》曾報導在疫情發生後,蛋黃區中心的曼哈頓上西區,部分建築物被轉換為無家者安置中心,我自己走在上西區的街道,也明顯感覺到路邊遇到流浪漢甚至精神失調者的機率提高許多。
而最近這幾年走進開架式藥妝店,層層的防盜措施也讓我有草木皆兵的錯覺,店內紛紛在陳列式架子上裝起透明隔板,本該是以方便快速為取向的藥妝店,連買條美金 2 元的牙膏,都要等店員拿鑰匙才能拿取,而且竊盜似乎是久病難醫的舊疾,《紐約時報》最近報導僅 327 偷竊者就犯下了 6000 多件竊盜,也就是紐約很多偷竊案主都是慣犯。
不同於台灣是二戰後才開始大規模建設,紐約在歐洲大航海時期即開始建設市區,不少房舍、街道、下水道、電線、暖氣等建設,只要還能堪用,就是每年保養加上微幅更新。加上美國不像歐洲有發生過戰爭,北美東部也沒有地震或鮮少破壞性強的自然災害,大部分的建物基本上就是將就繼續用。
例如著名的布魯克林大橋,當初設計的時候還是馬車的時代,1883 年完工至今每天車水馬龍。然而,根據參與補修過這座橋樑的工程師友人說,其實另蓋新橋會比每年不斷補強來得有效果,但是現實上不可行。
原因一來是地小人稠,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容納大型橋樑,二來地價已經漲到天際,徵收土地的成本可能難以回收,外加這座橋樑不論在歷史、文化甚至觀光意義都有特殊的地位,所以也不可能拆除原地重蓋。因此,折衷後便只能靠不斷補強來維持。
紐約的建築大致上可用幾個大事件來分時期,首先是二戰之前即有的「戰前房」,再來是二戰與 1990 年代之間的「戰後房」,以及 1990 年代之後都算「新建物」。「戰前房」雖然舊,但因多位於較早開發如今已是交通方便的精華地區,而且天花板偏高,加上古色古香的典雅設計,還是有不少人會選擇住戰前房。
像是我先生在留學生時期即是住在戰前房,先不說沒有電梯、半夜有可能會聽到的聲響是老鼠,窗戶還無法完全密封所以會漏雪、漏雨,暖氣也無法微調導致冬天時常需要「開窗吹冷氣」,冷氣則通常是租客自己想辦法裝接在窗戶的小型冷氣機,而整棟大樓的當初建設的水電設施無法負荷洗機機與烘衣機,也沒有預留管線空間,所以都是要出門去洗衣店,即使深冬滿地雪泥也只能如此。
至於新聞上報導比爾蓋茲女兒新置產的頂級豪華公寓,其大樓雖然建於 1882 年,可是明顯已經大幅更新內裝,才能容納住戶個別的私人泳池與電梯,但這種屋況是極少數,大部分的大樓業主都是設備不能用時,才會進行維修換新。
至於二戰後的戰後房,則是頗常見的的建築,多採取實用主義,所以多是直角與長方的平鋪直敘設計。不過,因樓板間距較短,天花板比戰前房低,且多半仍是大樓共用洗衣房,但水管線路比較好,有些人會在自家偷裝小型洗衣機。
而近 30 年蓋的新建案,則通常會有中央空調,窗戶密閉性良好,大樓地點若是在市中心精華區價格多半驚人,價格較可負擔的則通常是在新興發展的區域,像是以廠房已遷離的工業區或是離地鐵較遠的地段。不知道讀者會不會驚訝,即使是新建案,公寓內都不一定有洗衣機,原因已經不是水電設備老舊的關係,而是地板面積太貴了,若留空間給洗衣機、烘衣機,可能就沒了收納空間。
再貴的公寓都有可能不能在自家洗衣服
房價有多貴而衍生出的「客廳房」,或是行情上有多「賣方市場」、或房東對房客的「多層審查」,這些網路上已經很多文章了。壓倒我最後一根稻草的是「洗衣機」,之前曾寫過紐約很多公寓內雖然有洗碗機但沒有洗衣機的(洗碗機文章連結),大樓共用洗衣機雖然省了公寓內的居住空間,但衍生出芝麻綠豆般又小又多的問題。
首先不少人會累積很多衣服再洗,所以一次就用了三台洗衣機,加上有些人忘了取衣服,導致衣服閒置在機器裡(我曾看過將近兩個小時),很有可能造成機器全滿,這時只能乾等或另找時間(即使無惡意,但擅自動別人的東西,也可能會引起糾紛)。
如果幸運地有空機,付錢也可能有問題,例如只能投 25 美分硬幣,但軌道不順而「吃錢」,又或是要加值到一張會員卡,但機器只收 5 元或 10 元鈔票,20 元以上大鈔或 1 元小鈔都不收,即使進步到能信用卡付款,有時還不一定連線順利,而且無論是現金還是信用卡儲值,搬家後的餘額可能也很難討回,我還遇過扣款成功但機器啟動失敗的狀況。
此外,共用洗衣機有時也會看到唯一的空機裡的有一些殘留物,通常是掉了小件衣物或棉絮,但有時則是不明毛髮或碎屑,這時也只能提醒自己不僅要用熱水模式還要高溫烘衣。
我曾住過烘衣機比洗衣機數量少的大樓,好不容易洗完衣服後,運氣不好時洗完了只能等烘衣機或自行拿回房內晾乾。雖然大多數的時候,是能順利洗烘衣服的,但付出高房價,卻屋況與設施都差強人意,連洗衣這種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成了每一、兩個月就遇到的問題,無論如何都會令人感到心煩意亂。
又髒又臭又沒進步的地鐵
再者,俗語所謂的「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居住地點周圍的環境,也會大大的影響居住品質。身處巨型水泥叢林裡的噪音問題可想而知,不管是鄰居半夜開趴或是一大早在吵架,小孩在公共區域嬉戲甚至玩電梯按鈕,但這都是大城市的通病,住慣大城市後這些也見怪不怪了。
將紐約與我比較熟悉的國際大城互相比較,像是歐洲的倫敦、巴黎,亞洲的東京、香港、新加坡,紐約與它們相同的點,是即使能負擔花費而晉升有車階級(美國買車雖然比台灣便宜,但養車可不一定),多多少少還是有不少的機率會需要在街上走動,大眾運輸也佔是這些都市的交通大動脈。不同的點在於,相較之下,紐約市區在大馬路上、一般街巷中、或大眾運輸上,無論是安全性、乾淨程度、市容美感,都是大相徑庭的。
日本開放旅遊後去了一趟東京,紐約地鐵與東京地鐵不論在乾淨、整潔、可靠度,都是天壤之別,唯一能擦上邊相似的是有看到類似的鋼骨結構柱,但東京的像是文物展示,紐約的則是不敢恭維的髒。
私自認為,大眾運輸的品質高低,與整體社會文化、發展政策、居民水準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倫敦地鐵系統比紐約開發更早,但一直有在顯著更新,刻板印象髒亂的巴黎地鐵,實際上也比紐約乾淨。
聽過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美國汽車與航空產業的興盛,所以近代的都市發展都以私家車與公路、大中小型飛機與機場為優先,所以至今沒有高鐵,且一般城際鐵路班次不多且車速不快,市區大眾運輸也在沒得到足夠的運算下設計不良且建設緩慢,漸漸發展為「窮人才搭」的惡性循環。
開發較早且地狹人稠的紐約市區在美國是個例外,不只是社經弱勢的交通選擇,還有因為路面交通堵塞,且停車昂貴、加油站少等養車成本高,中產階級也會搭地鐵,但是不少站都有難以消散的骯髒氣味,且每逢大雨就容易積水難消。
相較更早開發的倫敦地鐵,最近還能在繁密的都市地產中新增路線,紐約地鐵及機場線除了近年新增三站外,路網已經久沒更新,且運輸量能也沒顯著上升(反而時常中斷、改線),且在倫頓類似悠遊卡的感應式支付票卡早已發展成熟時,紐約仍然還是用類似存摺的磁條卡,以剛好的速度刷卡才能進站。
直到智慧型手機感應支付普及之後,才直接跳級更新。不過,紐約地鐵的車票費用倒是沒忘了不斷更新,2009 年單趟是 2 美元,如今雖然「只漲到」 2.75 美元,但也不斷減少月票優惠幅度。對比地鐵計次不計距離,短短的甘迺迪機場線單趟則從 2019 年已調整到 7.75 美元後,2021 年調到 8 元整,2022 年再漲到 8.25 元,且至今仍然只能用磁條卡過閘門。
人身安全堪憂的街道
我知道上述條件主觀成分很大,但以乾淨和市容來說,網路上的確也有不少提過地鐵有多髒、甚至多臭。我也有學姊曾開玩笑形容,紐約常常轉個彎就像「第三世界」,可悲的是市中心多髒,已經是這個「全世界最有錢國家」的「常態」。
撇除紐約的清潔度不談,路上行人的安全性更是時好時壞,我說的不是人車交通事故,而是在路上被襲擊的意外。雖然加州的治安問題更很令人頭痛,且紐約可能因為「見警率」高,我自己覺得紐約的「路邊人口」主動攻擊性比加州低。可是兩地生活模式不同,加州絕大多為「鐵包人」的駕車移動模式,而紐約則會搭乘大眾運輸及走路,因此遇到相關騷擾或是偷竊等問題又更為直接。
我自己評比的標準是「安全感」,想像十歲小孩或是單身女子,在天黑、人少的情境下,是否能放心獨自搭車、走路,尤其不是「政治正確的膚色」時(這個在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優勢顏色,但通常是最深或最淺的,鮮少是介於中間的黃種人)。
相信紐約客們在這顆大蘋果住久了,都是經過不少大風大浪。像我就曾多次在大白天遇過莫名其妙氣妙的騷擾,雖然我的經驗都是有驚無險的小事,身邊周遭也都沒聽說有較嚴重的人身事故,又以整體人口數來說意外的機率其實很低,但對於遇上的人只有 0 和 100% 的分別,所以才想降低生活中的曝險機率。
冬乾冷、夏濕熱的氣候,愈來愈極端變化的天氣
最後一項讓我決定搬離妞約的個人因素,則是「冬乾冷、夏濕熱、變化多端」的天氣。大樓供暖通常從十月底到四月初,而大陸型氣候的冬季空氣乾燥,再加上暖氣加熱後若沒開「加濕器」,空氣中的濕度很容易低於 20%,而每天開加濕器維持到 35~40%,就須頻繁清洗加濕器,以防水中滋生雜質。
近年雖然因為氣候暖化,比較少遇到極低溫或大風雪,冬天也似乎越來越短(不僅入秋的紅葉變晚,入春的開花更是明顯提早),但是夏天的高溫天數則愈來愈多,溫度也愈來愈高,且愈來愈多大型強降雨。
以前的紐約以又長又冷的冬天作為建設考量,因此前文提到的戰前房與地鐵站,原先設計到都是沒有冷氣的,地鐵站會臭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至今都沒有裝設空調,因此夏天時氣味更明顯。
而本來的下水道並沒有防洪措施,因此下大雨就容易淹水,舉例來說 2012 年的颶風珊迪風災,換成台灣的颱風等級,大約是中颱,卻造成大型停電、路面嚴重淹水、地鐵、加油站停擺,連身為島嶼的曼哈頓非常依賴的隧道也積水難消,整個紐約面臨數天的交通大癱瘓。過了 10 年不知道有多少水利設施更新,但看起來應該是沒跟上老天爺下大雨的強度,因為去年夏天某場午後雷陣雨,紐約地鐵出現不少水簾洞與瀑布,都上了社群媒體的發燒系列。
若要準備去紐約居住,冬衣大概要準備到攝氏負 10~15度,夏天要準備到 35 度,也就是說從初春到正夏幾個月之間,大概會相差攝氏 40 度。除了冬天很冷、夏天很熱之外,天氣多變也是讓人錯亂。
肺炎疫情最人心惶惶的 2020 年異常早入春,才 3 月中樹梢就已經開花(以往通常是 4 月),但 5 月初卻一度冷到某個夜裡飄下些許雪花。記得某一年的夏天也是要走不走的,早秋的 9 月初仍如溽暑懊熱,9 月底瞬間降溫晚上冷風會從掛窗戶漏進臥房,但 10 月初時卻又熱回需要開冷氣的高溫,而 10 月底再度降溫到要開暖氣。隨著氣候變遷越來越大,溫帶地區本該宜人的春天、秋天越來越短,上沖下洗的溫差則越來越頻繁,隨手附上今年 2、3、4月各取一天的天氣預報截圖,供讀者們參考。
有機會,仍建議來闖蕩「大蘋果」
雖然上面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串關於住在紐約的埋怨,我還是很推薦有來體驗一下這座充滿刺激的大都會,尤其是在大學到成家立業前的人生茁壯階段。
鄰近紐約市區三座機場的航班,大概可以帶你飛到全球各地,包含超長航程的新加坡、紐西蘭、南非、香港、台灣,也能直飛到整個美洲與大西洋兩岸的中小型城市,如內華達州雷諾、南法尼斯(遊記連結)、智利聖地牙哥,可想而知這裡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也因會聚集了各行各業的菁英,商業活動與藝術文化也在這裡也激盪出很強火花,又因為地狹人稠讓社交距離縮短,雖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龍蛇雜處,卻也充滿了無限機遇的排列組合。至於紐約的各種優點,又是能再寫另一篇文章了。
長存我心的紐約
Netflix 上有一部聖誕影集《戀愛挑戰書 Dash & Lily》(又是一部以紐約為背景的影集), 男女主角命運交織之地的書店「Strand」是曼哈頓地標級的景點,這家百年書店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各個電影場景裡(包含大名鼎鼎的慾望城市)。
總店櫃檯邊時常會設有一區關於紐約的書籍與紀念品,有次我就被兩本散文合集吸引,書名分別是「Goodbye to All That」、「Never Can Say Goodbye」,兩本都是在講各路紐約客與紐約的愛恨情仇,第一本的調性偏向「一走了之」,一年後出版的第二集則偏向「留戀不捨」。
有一句關於紐約的俗語:「You Can Take This Girl Out Of New York, But You Can’t Take New York Out Of This Girl 」,大意是指一個人即使搬離了紐約,無形中還是會受到紐約的影響。在紐約居住過的這段歲月,幾年的酸甜苦辣是無法抹滅的,在「一走了之」與「留戀不捨」之間,期許自己能找到「長存我心」的平衡點。
雖然整個搬家過程的精神與體力消耗甚鉅,但希望多年後回頭看,仍夠欣然在茶餘飯後之餘細細回味,並相信這是自己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
嗨~ 我是EU,「 換日線 」專欄作者,我喜歡攝影、美食、旅遊,更熱愛文字,在這裡分享生活點滴,希望實用的資訊能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來我的網站走走看看(更多資訊請看關於我),喜歡的話也歡迎利用Instagram( @TheEUdiary )或Facebook(臉書)留言給我!
更多時事觀點
- 把諮商室搬到虛擬世界,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線上心理諮商。BetterHelp
- 代寫作業、代上課、代考試?—加拿大教師觀察:大學「代筆」生態已是成熟產業鏈。Ghostwriting
- 急診醫療體驗。跳表的救護車?有保險不一定比較好?定價高昂又不透明的美國醫療見聞
- 洗碗機的學習歷程。在紐約公寓,它比洗衣機更常見。那些網紅團購不一定會講的事。專用清潔劑選擇
- 沒有配樂的走秀、回不了家的模特兒⋯⋯戰火下的巴黎、米蘭時裝週,與「時尚界的反擊」
- 美國富豪越借錢越有錢?原來紙上富貴真的能當飯吃。Buy, Borrow, and Die。Generational Wealth
- 是《幸運》還是不幸?四十年前冤獄翻案,是因為對方的名利雙收—但他卻寬容表示:「我們都是受害者」
- 電子書是閱讀的文藝復興,不是取代紙本書。ebook: kindle paperwhite
- 美國配眼鏡。Essilor-Luxottica集團的市場壟斷。會做公益又價格公道的新品牌 Warby Parker
- 紐約時事。疫情下的紐約租房市場。最強的打房政策。NYC Apartments during Covid
更多關於運動
- 運動新世界。第一年的Barre、Pilates。身體都知道
- 瑜珈新境界。第二年的Iyengar Yoga、Yin Yoga、Restorative Yoga。身體都知道:平衡
- 線上健身課程。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愛在瘟疫蔓延時。還是會想念實體教室
更多關於Netflix
- Netflix-2021下半、2022上半年。美國電信的類寡占市場。月租型電信方案需要信用審查。有線電視剪線潮
- Netflix-2021上半年。從 Netflix 免費用戶成為付費用戶。心理健康節目。追不完的好劇
- Netflix-2020下半年。叫好叫座的新戲。趁勝追擊的續集。小說、歷史改編的小品
- Netflix-2020 上半年。影片觀看紀錄。參差不齊的翻譯字幕
- Netflix-2019 影片觀看紀錄。競爭對手。得獎片單。台灣影片。社會話題
- Netflix-2018 影片觀看紀錄。看了之後就回不去。沒有廣告,全字幕。多元內容
更多關於精品
- 朋友說我中了愛馬仕樂透?沒想到這種都市傳說發生在我身上。Birkin 25 Swift Deep Blue
- 法國愛馬仕總店奇遇記。巴黎右岸福寶大道。柏金包。Birkin。Lindy。Herbag。Hermès
- 愛馬仕香水 Twilly d’Hermes、Twilly d’Hermes Eau Poviree 。絲意淡香精。第一代與第二代比較
- 愛馬仕聞香珍藏全系列。鈴蘭細瓷、玫瑰花道、鳶尾浮世繪、檀香瑪索亞。Hermès Hermessence
- 法國巴黎。愛馬仕總店再訪。Hermes Halzan 31 Rouge Casaque。五種拿法的百變包包
- Hermes Birkin 30 。柏金包心路歷程。價格、配貨、退稅。再訪愛馬仕巴黎總店
- Hermes Picotin 18 。金棕銀扣白線。實裝容量、尺寸選擇。皮質、價格
- 倫敦Heathrow機場。香奈兒 Boy Chanel Handbag。免稅購物。價格、尺寸、收納、使用經驗
- Dyson AirWrap 造型器。全系列配件。三個月使用心得+優缺點分析。禮物首選
- 法國人不只浪漫,還很會做生意:愛馬仕「反其道而行」的商業策略
更多海島旅遊
- 茂宜島 Road to Hana 私房攻略。夏威夷進階玩法!行前準備、導航 App:GyPSy Guide v.s. Shaka
- 夏威夷歐胡島+大島。八天七夜行程表。自助公路旅行。Oahu and Big Island。Hawaii Road Trip
- 阿拉斯加+夏威夷。行前計畫。機票+住宿。自助旅行的計畫心法。冰火九重天。重度旅遊中毒者
- 阿拉斯加+夏威夷。攻略行程表。極光、溫泉、帝王蟹。Waikiki 海灘市區度假。舊金山半日遊。Alaska + Hawaii
- 夏威夷可愛島+大島。行前計畫。 航班、租車、住宿。Work from Hotel in Hawaii。Kauai & Big Island
- 可愛島、大島攻略。 上山看星星、出海看海豚、淋雨看岩漿。陽光、沙灘、珊瑚礁。夏威夷行程表。Hawaii。Kauai & Big Island
更多北美旅遊
- 哈利波特紐約旗艦店。逼真擺設、虛擬實境、奶油啤酒、客製化商品。Harry Potter New York
- 美東 White Mountains National Forest。新英格蘭賞楓避暑路線。波特蘭、波士頓。在地人才知道的攻略
- 紐約上州-Finger Lakes。五天四夜公路旅行。 Seneca 與 Cayuga 湖區。Watkins Glen 州立公園
- 紐約上州-Saratoga Springs、Lake George。三天兩夜公路旅行。 紐約長週末。Upstate NY。Adirondack
- 羚羊谷、馬蹄灣、大峽谷。自助旅遊行程表。全程自駕。Antelope。Horseshoe bend。Grand Canyon
更多歐洲旅遊
- 南法。蔚藍海岸、普羅旺斯。行前計劃。美東出發機票、飯店、自駕。疫情後的首飛法國。聖托佩、馬賽、坎城、艾克斯
- 南法十天八夜自駕行程表。蔚藍海岸、普羅旺斯。餐廳、飯店。聖托佩、馬賽、坎城、艾克斯
- 英國坎特伯里。倫敦郊區。英格蘭聖公會主教堂。世界遺產。Canterbury Cathedral
- 荷蘭庫肯霍夫花園。鬱金香天堂。阿姆斯特丹必去。Keukenhof
- 西班牙。聖家堂。高第之旅。巴賽隆納行程概要
更多旅宿飯店
- Casa Marina Key West, A Waldorf Astoria Resort。可能是島上最好的度假村,也可能是最雷的華爾道夫
- 夏威夷大島西岸。 King Kamehameha’s Kona Beach Hotel。海灘美景、地點方便。Courtyard by Marriott
更多關於餐廳
- 倫敦米其林三星。Alain Ducasse at The Dorchester Hotel。法國廚神倫敦旗艦店
- 愛丁堡米其林一星。The Kitchin。嚴選在地食材法式料理。蘇格蘭最年輕摘星主廚:Tom Kitchin
- 巴黎米其林三星。Astrance。世界50大餐廳。吃得起的奢華精緻。法式創新菜
- 巴黎米其林一星。Benoit。百年傳統法式餐酒館。Alain Ducasse集團旗下Bistro
- 東京西麻布。壽司匠 Masa。六本木地下室的無菜單壽司。吃很飽的精緻。すし匠・まさ
- 夏威夷歐胡島。Alan Wong’s Honolulu。歐巴馬總統最愛的明星主廚。在地新鮮食材。多元風味融合
更多關於飛行
更多關於食譜
- 雞蛋糕。基礎戚風蛋糕。中筋麵粉。無上下火烤箱
- 迷迭香麵包。直接法。不用麵包機。第一次做麵包就上手
- 清爽全麥健康小餐包。夏天做麵包。低糖低油。中筋麵粉。液種法、水合法
- 法式鄉村麵包。冷藏液種法(冰種)
- 美式早餐鬆餅。蘇打粉和泡打粉的差別
- 蔥油餅、蔥抓餅。外酥內軟。層次分明。最簡易的中式麵點
- 法式巧克力慕斯。香濃滑順。簡單快速。巧克力、奶油、蛋
更多關於牙套
- Smile Direct Club。輕鬆負擔的隱形牙套。關於矯正與SDC的矯正程度與限制
- Smile Direct Club 門市初體驗。全口腔立體掃描。隱形牙套諮詢。免費來店禮
- 牙套日記Week0。Smile Direct Club 開箱。一次收到全部隱形牙套。配件小工具完整分享
- 牙套日記Week10。那些牙套教我的大小事。關於堅忍、耐力、守成
- 牙套日記Week16。戴牙套後的新習慣:飲食、潔牙。如何清洗牙套
- 牙套日記Week24。每日只要佩戴10小時?。夜間隱形牙套。Nighttime Clear Aligners。Smile Direct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