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事】可以自由呼吸的日子,快來了?從「疫情的重擊」到「疫苗進度超前」。疫情週年來紐約的轉變

紐約市政府宣布,自本(3)月 30 日起,所有 30 歲以上的市民,都可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紐約市衛生局網站也同步公告,預計 4 月 6 日起,所有 16 歲以上市民皆可注射──這比拜登政府上任所宣布的全美成人開放疫苗的 5 月 1 日時程,早了整整一個月。

自開始施打疫苗以來,運動場館、會議中心、甚至遊樂園都搖身成為疫苗施打場所,不少希望跳過批次序列與排隊人龍的民眾,甚至不惜開車跨州、重金懸賞,只為趕緊接種到新冠疫苗。

感謝換日線編輯,文章同時刊登於「 天下雜誌換日線

某天下班之際,我去某個藥妝店打到了Moderna疫苗。當天沒什麼特別的副作用,但是隔天手臂痛到幾乎舉不過肩,感覺接近瘀青痛感。好在吃了藥師建議的鎮痛止熱藥Tylenol 後,不適感很快就消除。

根據紐約衛生局的統計資料,至 3 月 29 日為止,已有 210 多萬位市民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同時約 111 多萬位市民已經完成兩劑疫苗,也就是說人口約 656 萬的紐約,已有 32% 的市民已經至少施打一劑疫苗。若再加上 2020 年中預估 20% 市民已有抗體,也許離所謂的「群體免疫」已經不遠了。

 


 

疫苗大量到貨、施打進度超前

2021年3月29日,紐約時間約下午3點,我的手機收到紐約市政府的公告簡訊,宣布自隔天3月30日開始,所有30歲以上的市民,都可以接種新冠肺炎的疫苗,紐約市衛生局網站也同步公告,預計4月6日起,所有16歲以上市民皆可注射。這比拜登政府上任時,所宣布的全美成人開放疫苗的5月1日時程,早了整整一個月。

事實上,從2020年12月14日疫苗在美國開打以來,預約難求的新聞層出不窮。從只提供給前線醫護人員、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才慢慢涵蓋到特定從業人員(警消、交通、運輸、教職、公職、食品、旅宿)。3月以來除了特定職業外,還平均每隔10天就增加一個年齡批次,從60、50到30歲,疫苗施打速度已大幅提升。

根據紐約衛生局的統計資料,自開始施打疫苗以來至3月29日,已有210多萬位市民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同時約111多萬位市民已經完成兩劑疫苗,也就是說人口約656萬的紐約,已有32%的市民已經至少施打一劑疫苗。以疫苗大量到貨的消息與不斷加快的生產與施打速度,若再加上2020年中預估20%市民已有抗體(資料來源:紐約時報),也許離所謂的「群體免疫」已經不遠了。

 

寫於 2020 年 12 月底的現場觀察:武漢肺炎疫苗開始施打之際的紐約:百老匯持續停演、25% 民眾不希望接種──黎明要到來了嗎?

 

社區藥局、遊樂園、體育場館成為疫苗注射站

在電影《珍珠港》中,日本的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結束突擊之後說,該次的行動是「緩醒沈睡的獅子」,那隻獅子指的是美國的反應。抗疫一年多來,包含前總統川普(新聞來源)不斷有人用「珍珠港事變」與「九一一恐攻」來形容疫情的嚴峻,因為這兩場跨世代的傷痛,都各單日造成兩千多人喪命。

但是從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全美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幾乎每天都在2000人以上。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截至2021年3月底,約3億人口的美國,有超過3000萬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以及將近55萬的死亡病例,這個數字無論用什麼角度衡量,都令人毛骨悚然。

也許正是因為打擊太大,崇尚個人自由主義的國民又難以用規定約束,美國才會傾全國之力研發、製造、配送疫苗,多數的民眾亦都殷殷期盼著施打通知。

不少體運場館、會議中心、甚至遊樂園再次出現車潮,但這不是因為民眾前來遊玩或活動,而是將大型場地改作為疫苗施打場所;加上其本身因為疫情已經接近一年未使用的售票系統,能夠應付瞬間大量預約人潮,所以成為巨型疫苗注射站。

另外不是每個城鎮都有大型場所當作注射站,所以疫苗的分配也與大型連鎖藥妝店配合,包含CVS、Walgreens、Walmart。目標皆是讓90%的人能在住家5英里內施打,也算是政府與民間共體時艱的合作。

 

疫苗施打現場:插隊傳聞四起,也有暖心事蹟

即便接種進度超前,仍然有不少民眾想要能盡快取得,想盡辦法希望跳過批次序列與排隊人龍,甚至不惜開車跨州、重金懸賞,只為趕緊接種到疫苗。例如紐澤西州就將吸煙者列入優先名單,更不需要提供證明(紐約時報),因此周邊鄰近州的民眾,就會試著越過邊界碰運氣。

其實,在先前疫苗數量還未明朗時,疫苗黑市的傳言,早已經風生水起。原因就是每批配送的疫苗,都會預備多餘的劑量(紐約時報),以因應施打時可能的漏損,因此這些等同正貨的備品,頓時炙手可熱。

《洛杉磯時報》就曾報導,不少在加州的富裕人士詢問是否可以透過捐錢給醫療機構的方式,取得優先施打的資格,其中有一位直接表明願意捐贈的金額達到美金兩萬五千元(約台幣七十五萬)。雖然官方再三保證,會公平分配疫苗,也將優先為高風險的前線醫療人員、安養院裡的老人等低抵抗力、高死亡率的族群施打,傳聞仍不脛而走。

但是疫情中仍有不少暖心的新聞,例如很多老年人不熟悉使用網路,電話客服又一直忙線,甚至不諳英文,導致預約不到疫苗施打。各地青少年即發起協助活動,以年輕人熟悉的電腦與手機,幫助身邊的老年人預約疫苗的施打。

另外也有執行完任務,負責運送剩餘疫苗的卡車,卻在大雪紛飛而中斷的公路上動彈不得,眼看著需要極度低溫包存的六劑疫苗即將失效。好險車上有醫護人員,所以工作人員在漫天飛雪的公路邊,「挨車挨車」詢問民眾是否願意使打,最後幸好及時用盡了所有疫苗,而沒有浪費任何一劑(新聞來源)。

 

傍晚排隊碰運氣,接種「剩下的疫苗」

近來有個網站很熱門,因為可以通知用戶附近的「leftover vaccine」(剩餘疫苗),讓預約不到疫苗的人,多一點機會施打。會有「剩餘的疫苗」,除了有人預約沒到場外,通常真的是指「多餘的疫苗」。那為何一個蘿蔔一個坑的預約制度,還會有剩的?

原因是因為一瓶疫苗通常可以裝10支針筒,每針0.5毫升,但是技術好的醫護人員,可以再多擠出1支,也就是多出來的那劑。也就因為這樣,每到傍晚時候,常會看見注射站外有臨時加排的人,大多是還沒輪到批次順序的年輕人,希望能碰碰運氣。

我也是在下班之際,在某個藥妝店打到了Moderna(莫德納)疫苗。當天沒什麼特別的副作用,但是隔天手臂痛到幾乎舉不過肩,和麻疹MMR疫苗灼熱的刺痛不同,Moderna 的疫苗比較接近瘀青痛感,好在吃了藥師建議的鎮痛止熱藥 Tylenol 後,不適感很快就消除。(此為個人經驗分享,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

 

疫情週年回顧:自由呼吸的日子,快來了?

2020年3月中,在紐約市政府一道命令後,城裡不計其數的營業場所,包含餐廳、酒吧、咖啡廳、商店、賣場、辦公室,還有紐約人風靡的健身房、遊客必訪的表演場所,都在隔了一個週末後,全數關閉,預估停業時間:「無限期」。因此,在疫情之中,不少人也搬離紐約。

那年的春天卻特別早到,以往四月、五月才是花季,但三月底那時,樹枝上的花都已經盛開,但一天也許能只聽到十數台救護車呼嘯而過的警笛聲,花景卻乏人問津。以為老天爺賞了北國溫暖,然而五月初卻有寒流,某天清晨還飄了雪,莫非這裡也有「五月飄雪,必有冤情」的傳說?

2021年初,深冬的紐約,下了好幾場多年沒見的大雪,積雪多到手機會收到一般車輛禁止上路的規定,但疫情一年多來,再嚴重的時刻也沒收到禁止出門的通知。

一年後,一樣是三月底的溫暖週末,溫暖陽光撒下的不再是空蕩安靜到令人緊張的街道,而是仍待在市區的居民,三三兩兩在草地上野餐,樹梢上的花已經含苞待放,期盼著自由呼吸的日子,應該很快就來了。


嗨~我是EU,我喜歡攝影、美食、旅遊,更熱愛文字,在這裡分享生活點滴,希望實用的資訊能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來我的網站走走看看(更多資訊請看關於我),喜歡的話也歡迎利用Instagram( @TheEUdiary )或Facebook(臉書)留言給我!

更多關於生活
更多關於烘焙
更多關於牙套
更多關於精品
更多關於旅遊
更多關於餐廳
更多關於飛行
更多關於消費

You may also like...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