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紀錄] 波士頓。夏末秋初開學季。Boston。(談談:英文與母語,哪個重要?)
九月初的日常街道,樹梢上已有變色的葉子,秋意漸出,夏日的氣氛只剩晌午還有些許殘存。
波士頓在美國獨立建國前,就已是個大都市。在這個比國家年紀還大的都市,處處都是古意,步步都是歷史。石磚步道加上頃斜屋頂,更有種身在歐洲的錯覺。這裡也是美國的學術重鎮,有享譽全球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還有很多大學也是評比名列前茅,書香文藝濃厚。聽說歐巴馬上個週末才來這裡,幫大女兒搬宿舍。時光流逝,又是個開學季了。
回想起在南加大的第一個學期,很多國際學生初來乍到美國,除了一切生活需要適應外,語言與文化的切換更是一個大轉變。有個老師特別對於我們這些英文非母語的學生說,其實他打從心底佩服我們這些出國用外語打拼的人,而且當中很多人的表現和美國人不分軒輊。甚至對於有些人來說,英語不是第二語言,而是第三或第四語言。例如有些非英語系國家幅員廣大或民族多元,在家裡是說地方性母語,去上學後學了官方語言,之後才又學習的英文。而這些國際學生能夠流利的聽說讀寫不只一種語言,甚至到可以在學術、職場中駕馭的程度,是不應該只因為英文不如當地人,而感到退縮的。因為相較於不少美國人因認為全球英語化,而少有學習外語的動機來說,國際學生其實更具有當地人沒有的能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注重教具的家長,想要讓小孩能夠學好英文,而忽略了母語,認為英文好才是能力的表現。的確,英文很重要,那是全球化下的趨勢。但每個人都該以自己的母語為榮,成長過程中要安心自在的學習,而非本末導致忽視了本身自有的文化,更應尊重每個語言,因為每個文化都是獨特的。